上管(Top Tube)

上管應該是自行車架演變史的一個重點。早期車架都是使用『水平』的安置,但在1995年GIANT設計第一支向後下方傾斜的上管,產生更短的後上叉和後下叉設計的車架,全球第一支壓縮公路車架(Compact Frame)誕生之後,隨後愈來愈多車廠也開始跟進設計壓縮的車架款式。因為上管往下放之後,意味著更小的形狀幾何,重量自然也會更輕。車架的形狀也從平行四邊形轉變成『鑽石型』的樣貌。

22

壓縮上管(圖片來源:捷安特臺灣)

上管和頭管在車架的設計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驟,因為上管的長度、水平?壓縮?搭配頭管的長度,會決定這臺自行車騎乘者的角度姿態。上管同樣也是決定車架大小的重要部位,水平車架的尺寸都會用公分做區隔,壓縮車架則是使用XS,S,M,L,因為水平壓縮之後,虛擬上管長度原則上只是參考,壓縮車架會考慮reach和stack這兩個數據,或是各車廠會很貼心的規劃出其車架尺寸相對應適合的身高對照表。因為各家車廠上管、頭管設計各有自己的一套,在選擇車架尺寸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尋找專業的Fitter,或是尋求『專業』的自行車店做挑選。

33

reach 和 stack的位置!(圖片來源:修改自捷安特臺灣)

上管到底是水平好,還是壓縮好?沒有絕對,因為各有各的特性,壓縮車架之所以如此設計,當然是為了讓踩踏力量集中,也讓車架在踩踏過程中產生的扭轉形變更小,因此在騎乘山路的時候,壓縮車架的效益的確是比水平設計好;但水平車架在平路巡航的表現相對也不差。而各車廠也都嘗試將水平車架和壓縮車架的特性結合。

 

參考資料:

  1. Alee. (2013). Understanding Bicycle Frame Geomet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cyclingabout.com/understanding-bicycle-frame-geometry/
  2. Inc., T. B. F. (2016). BIKECA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ikecad.ca/archive
  3. RCUK. (2016). Buyer’s guide: bicycle geometry.   Retrieved from https://roadcyclinguk.com/gear/buyers-guide-bicycle-geometry.html
  4. 捷安特. (2014). 2014 捷安特臺灣型錄. In 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 (Ed.). 臺灣: 捷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