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正準備入手一台自行車,無論是登山越野車、公路車還是三鐵車,只要是屬於運動競技使用的車款範圍,選擇合適的「車架尺寸」大概是任何人在店內最尷尬的時刻。
車架的幾何形狀從早期水平車架直到 90 年代壓縮車架開始出現,隨製作技術的演進,車架尺寸隨著各家品牌各有不同。「上管尺寸」一是過去店家普遍的參考依據,從連串的數字間隔到近幾年演化成 XS/ S/ M/ L。即便品牌列出了不同尺寸的身高、跨高對應表,甚至列出車架每個部位的尺寸數字。但是不同品牌和不同的型號,同樣的車架的尺寸標示卻不代表同樣的尺寸大小。而且要在一堆數字中找到能用的參考數字,即便是經驗老道的服務人員,也可能因為成堆的數字而顯的猶豫不決。
Fitting 是解決車架尺寸選擇的最好方式,協助騎乘者找出正確尺寸是 Fitting 的重要目的。找出正確車架尺寸,就能搭配合適配件。除了減少購車者不必要的改裝支出,最重要的是設定出人與車之間的最適合的尺寸搭配,設定最舒適的騎乘姿態。
|改用 Reach 與 Stack 找尋車架吧!|
市面上品牌何其多?不同品牌之間的車架尺寸如何應對?這兩個數字是由 Quintana Roo 的創辦人 Dan Empfield 所定義的尺寸參照依據,隨後也成為車界公認的參考數值。當我們正盯著車架幾何圖中成堆的數字而感到疑惑的時候,這兩個數字其實就是「車架幾何」主要意義。
將 Reach 和 Stack 用代數簡化,可以更明確的定義車架上不同位置 Reach/ Stack 的尺寸位置(圖片來源:Velogicfit Official Website)
在 Fitting 的概念中,我們將 Reach 和 Stack 個別設定為兩個簡單的代數 Bar X、Bar Y。Bar X 和 Bar Y 是以五通為基準(Bottom Bracket: BB)拉出垂直線,再與通過車手中央的水平線所構成的兩個數值。
相對上管尺寸 BarX 、Bar Y 是更精準的尺寸依據。因為車架的上管尺寸會受到坐管角度的影響而有所差異。以 Cervelo R5Ca 和 Felt Z carbon 為例子,同樣都是 54cm 的尺寸,Cevrvelo R5Ca 在設計上為了符合極其輕量化的目標,將坐管後移,設計為 70.8 度,因此比起同樣尺寸的 Felt Z Carbon,上管尺寸 (Top Tube) 便多了 25mm;但是確認 Reach,會發現實際尺寸其實只多了 6mm。
若以上管尺寸 (Top Tube) 作為依據,兩款車似乎是完全不同尺寸的車架。(圖片來源:Velogicfit Official Website)
因此可以瞭解,普遍使用的「上管長度」會因為車架本身的設計而有所變化,Bar X (Reach) 和 Bar Y (Stack) 兩個數據便可以有效的規避選擇錯誤。
|不同車架尺寸的對應設定|
車架的「頭管角度」也是會影響尺寸計算誤差的因素。不同的車架也許 Reach 尺寸接近,但是因為頭管角度的差異,便會讓兩台車的 Stack 有所落差。以常見的車款 Giant 的 DEFY 和 TCR 作為範例,假設原本使用車款是 DEFY、豎桿 100mm/ -8 度、5mm 的車首墊圈,若想更換 TCR 使用,設定上就必須有些改變。
左:DEFY,右:TCR(圖片來源:Velogicfit Frame Comparison)
可以看到 Defy/ M 尺寸和 TCR/ S 尺寸 Reach 只差 1mm,但 TCR 的 Stack 卻足足比 DEFY 低了 38mm。為了保持騎乘者的最佳角度,彌補高度,增加車首墊圈是必然的方向。
Defy(左)與 TCR(右)的尺寸對照(圖片來源:Velogicfit Frame Comparison)
增加了 45mm 的墊圈,可以確定 Stack 回到了原本的尺寸,但是 Reach 也會因為頭管角度的影響而內縮了 12mm (468–>456)。因此必須再增加豎桿的長度,才能將 Reach 的尺寸找回來。
從 Bar X 和 Bar Y 就可以知道不同的車架在尺寸選擇上的實際差異。(圖片來源:Velogicfit Frame Comparison)
豎桿長度增加到 110mm ,便可以將 Reach 的誤差降到最低,同時車首墊圈也必須降低 1 mm就能保持 Stack 的尺寸。
Bar X 和 Bar Y 是個體騎乘的基準,在更換車架的時候必須盡可能的把位置找回來。(圖片來源:Velogicfit Frame Comparison)
透過以上調整過程,尺寸的對應大致如下:
【DEFY (M)・100mm/-8・Spacer 5mm = TCR (S)・110/-8・Spacer 44mm】
當我們正在選擇不同車架的時候,Reach 和 Strack 提供選擇尺寸的最佳基準。不過在調整的過程中因應頭管角度的差異,豎桿長度、角度以及車首墊圈的增減也會跟隨變動。比例上大約每增加 10mm 的車首墊圈,Reach 會減少約 3mm左右。有了 Reach、Stack 的數據後,不管是計算相對應需要的把手規格或比較不同車架間真實尺寸大小就會變得簡單許多。
|不同角度的豎桿怎麼辦?|
確認 Reach、Stack 的尺寸,便能有效的計算出相關配件對應的尺寸,同時也能夠在不同品牌車架之間進行尺寸對應。但是還有個組件也會影響到尺寸的計算:豎桿(龍頭)。
市面上的豎桿角度尺寸,比想像中的還多。(圖片來源:Velogicfit Official Website)
因應車架尺寸的變化,豎桿近年來也延伸出更多尺寸、角度。由於計算上還要考慮到角度和墊圈,算錯數值有時難以避免。為了減低錯誤的發生,Velogicfit 直接將計算公式化並且建置到系統當中,只要輸入數據便能選擇正確的豎桿長度以及角度。
「車架幾何」對於熱愛自行車的人是時常討論的話題,而幾何的實際意義便是每個車架之間的 Reach 和 Stack 之間的直接對應。Velogicfit 提供「車架選擇系統(Frame Comparison)」。只要提供身體尺寸比對車架 X、Y 的需求便能初步找出適合的車架尺寸。藉此便能清楚的確認購車者能夠適合“哪些車架?哪個尺寸?”,進而做出正確的購買選擇。
以上文章編譯自 Using Bar XY Cartesian Coordinates。
編譯:Alger
校稿:Oliver
文章來源:Dynamic Labs|Velogic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