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滔滔 Ocean says

 

海邊戲水安全──從夏威夷看台灣
以往在台灣,到了夏天,最盼望的就是到海邊戲水,尤其是長大後,有屬於自己的交通工具,只要有空,就一定往海邊跑。

但每次快農曆七月時,媽媽跟阿嬤就會開始碎碎念說『鬼月快到了,不能再下水玩囉』。我常在想鬼月水鬼抓人這種傳說,到底依據而來呢?

2010/8/13拍攝,當天是農曆七月七號,農民曆上寫的諸事不宜,但那天Wakiki有超過一個人高的大浪,很多衝浪客都迫不及待趕快在下班後衝到海裡,我們當然也在其中啦!

住在夏威夷,發現即使是鬼月,威基基(Waikiki)沙灘外仍聚著滿滿的衝浪客。同樣的時間點,台灣的新聞上卻會看到一條又一條關於溺水的事件,內容不外乎是學生結伴到海邊戲水,因不識水性,被暗流捲走。媽媽跟阿嬤們會再度提醒說,『就跟你們說鬼月不能下水,會出事的 。』。終於,我意識到鬼月的重要了,台灣因為夏天很炎熱,若是沒有水鬼傳說降低我們下水玩樂的慾望,恐怕這樣的新聞發生的頻率只會更高。

雖然泳客溺水的事件在夏威夷不是沒有,但是看待溺水這件事,態度跟台灣真的很不相同。在這裡,多數的人會覺得泳客自己應該要會判斷是否有危險情況,進入陌生水域前應先問救生員或當地居民,且每個人為自己的安危負責任。而台灣人大多是責怪政府為何沒有把海灘圍起來或關閉,然後大聲責罵甚至毆打結群去玩的同伴,然後要求國賠。我想這個態度的不同,跟美國政府願意花大錢利用科學的方法,去了解濱海遊憩區的水流特性,和教育並宣導戲水的安全有很大的關係。

我在夏威夷大學研究所的一個同學,是美國海巡署(Coast Guard)的軍官,她因為學業成績優異,所以上方派給任務就是來我們系上進修,而研究內容就是在夏威夷島的周邊架設海巡署大量購買的海流觀測儀器「高頻率雷達(High frequency radar)」,學會分析數據,並且建立預測模式,當未來在有民眾落海或發生船難時,可以立即輸入事發當時的海流資料,套入海流預測模式後,來推測落水民眾可能漂流的路徑,提高搜尋的機率(詳細內容請見http://ppt.cc/0Z9q)。海巡署並也支助協助這方面的研究人員,例如我同學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Pierre Flament 。這種雙方互利的合作很重要,對我同學,因為自己是領高薪在學習,也非常認真的投入她的研究,長遠看來,她對於海洋安全的貢獻絕對會是有增無減的。而對我們系上,則是因為這些雷達的設置,讓Pierre Flament教授跟他的研究團隊可以在海表洋流的研究上更往前推進。當我們對於沿海附近的水流特性更了解,設立預警系統,更可以提高民眾戲水的安全。

夏威夷大學教授Dr. Falment,背後一長串的就是高頻率雷達陣列,照片來源: http://www.cimes.hawaii.edu/image/tid/4

在教育戲水安全這一點,我的認知是美國人在游泳訓練一定做得很徹底。海邊有很多看起來弱弱的比基尼辣妹,一進水裡都可以很自在的游來游去,也不怕踩不到底,反而很愛在深一點的地方游泳聊天。我從小常游泳的地方都是踩得到底的,所以只要我進入踩不到底的水域就容易恐慌。甚至有一次,我真的還叫救命,一個好心的比基尼辣妹過來扶我一把,發現水才到我的胸口,我真的是慌了。所以我強烈建議台灣的游泳教育一定要加強到,教我們在踩不到底的地方,還是可以很自在的游。此外,美國人雖然剛開始學也是在游泳池游,但是他們的父母很願意讓小孩花很多時間在海邊的水裡玩,自然而然,連小孩就可以很自在的在海裡踩不到水的地方待上很久。然後,他們也教要學會判斷海況,當浪太大,就不下水,遇到離岸流,也知道會用較節省體力的方式游回岸上。我提高安全感的方式,就是帶著浮板才去較深的地方,很多來夏威夷玩的日本年輕辣妹,也都是帶著游泳圈在水裡漂來漂去的,沒必要覺得丟臉。台灣教的水上自救方式是水母漂,這個技巧在平靜無波的海域是能幫助人節省體力與減少水分流失地等待救援。但是在有海浪,甚至有碎浪的地方,還是要有好的游泳技術才能主動幫自己化解危機。

我家最會游泳的是米格魯—小可。

在美國,除了很在乎訓練民眾自救外,他們也投入資源設立網站。把海洋的洋流資料、水質、波浪與水母入侵的預報放在網路上,讓大家可以在還沒下水的時候,對當地的海況就可以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下圖(夏威夷海邊安全網)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這個是夏威夷海邊安全的網頁首頁,從這裡可以快速查詢那個沙灘有發布警戒,通常在10-2月之間,北岸的海邊常有大浪警戒,有時浪大到會關閉沙灘,通常就是台灣發生相當強烈的寒流,東北季風不斷的把能量傳送到海表面而形成湧浪,浪穿越半個太平洋來到夏威夷,水深變淺,浪可以積得很高,高達兩三層樓的浪都是有可能的。

以今天而言,沒有海灘是有警戒的(alert),此外這個網頁也列出那些海灘是有救生員。這時我就要炫耀一下,網頁的網址是在夏威夷大學的網域的,這就是我強調的,美國真的投入很多資金讓科學家可以做詳細研究,用實際的數據與洋流資料來提高民眾的戲水安全。這效果絕對比鼓勵我們媽媽跟阿嬤在我們耳邊嗡嗡嗡,來得有效多了。

美國提供民眾戲水安全的資料中,跟我最息息相關的兩個,一個就關於水母入侵的資料,我自己是不怕被水母叮,但在懷孕時為安全起見都會避開,而現在則是怕小孩被叮會嚇到。

這是我懷孕大概七個多月要去我的例行游泳運動時,遇到海域有水母入侵的警告,所以水裡一個人也沒有,救生員跟我說早些時候水母量還更多,還從救生站裡拿一個水桶給我看是怎樣的水母,然後跟我解釋水母的特性跟毒性等等,我受益很多。後來才了解救生員最重要的工作其實是”預防民眾出事”,所以他們會盡量教育民眾關於戲水安全的事項。

另一個重要的戲水安全的資料就是浪況預測,被得天獨厚夏威夷寵壞的我,現在都是等有比較大的湧浪(swell)來的時候,才會願意把衝浪板帶去海邊,但同時也要判斷湧浪真的太大的時候,也不需要帶衝浪板去海邊被浪打好玩的,所以我經常會上網關心浪況。湧浪的預報因為現在已經有商業價值了,所以開始有私人網頁聘僱海洋科學家專門幫忙做預報,衝浪預報網(Surf News Network)就是其中一個。

上圖是我最常光顧的衝浪預報網站,一片黑烏烏的箭頭,就代表沒甚麼大浪,下禮拜一的南岸有小紅箭頭代表會有大概腰部到肩膀高的浪,所以我們那天,可以期待大家會晚點來上班或是提早下班去衝浪。現在是六月底,所以北岸是風平浪靜,因為六月底台灣附近是不會有寒流的阿。

夏威夷湧浪的形成是因為經過台灣、日本及阿留申群島附近的(大氣)鋒面駐留,因此有固定的東北風從太平洋的西邊不斷地往西南方吹,這風越大且吹得越久,湧浪的波高就越高且湧浪發生的時間越長,因此湧浪的預報就是根據這些鋒面的強度與駐留時間的長短而來。科學點的講法,就是把太平洋西邊的天氣實測的數據放入湧浪預報數值模式中,推測再過幾天,湧浪會來到夏威夷島,而且可能的浪高有多少。比較不科學的講法,就是當我阿母打電話跟我抱怨台灣寒流又來的時候,我就知道再過三到五天,這裡的北岸就會有大浪來,那波寒流越強,北岸的浪越高,甚至可能會有衝大浪比賽。等湧浪實際經過在夏威夷可愛島西北角的Hanalei的浮球時(下圖),湧浪到達歐胡島跟夏威夷本島浪高的預測基本上就會非常正確了。

最後我要說的,為何會覺得在美國海邊戲水很安全,就是他們到處都有救生員進駐。霎時間想,會覺得在夏威夷的海邊當救生員一定是很輕鬆的工作,每天就坐在救生站裡看比基尼辣妹跟看無敵海景。

Ala Moana Beach Park救生員工作站看的無敵海景

但其實救生員的訓練非常嚴格,且他們的工作量其實挺大的,畢竟這邊戲水的民眾之多,老人小孩跟白目的遊客一堆,他們幾乎是不可有鬆懈的時候。

位在Ala Moana Beach Park的救生員工作站

有些海域湧浪來的時候,浪高一層樓半是常有的事,其中一個有名的沙灘Sandy Beach,因為三公尺浪高破碎的地方水深其實不到三十公分,很多遊客不知道,在那裏很容易被碎浪拋向沙灘就撞斷頸椎。

這是Ala Moana海邊常見的警告標語,說的是這個海域是會突然變非常深的,大概離岸不到十米處,會從胸口深度,突然變成至少一層樓半那麼深。下面有一句話是我最喜歡的警語”IF IN DOUBT, DON’T GO OUT,如果對自己的游泳能力有任何的懷疑,請不要下水。”這就是我先前提的,美國人訓練他們的人民,對自己的安全要負最大的責任。

我有次帶台灣朋友去那邊玩,救生員很銳利的馬上發現我朋友是嫩咖,然後盡責的走下來跟我們宣導。有這些專業的救生員在,讓我可以更安心地玩水,因為我知道他們隨時眼睛都盯著我們,確保我們的安全。就是因為這樣,救生員在夏威夷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很多人很願意把這個當作終生的職業,父母也會把小孩送去小小救生員訓練營。即使在熱鬧的海邊,救生員絕對會有自己的專用停車格,在電視節目中也常常回顧過去一些有名的救生員(同時也是世界衝浪冠軍)的故事。

救生員的救命工具之一,衝浪板。真不是我要說的,他們在浪板上划的速度真的不是一般快的,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到達溺水者的身旁。在他們看得到我們的地方玩水,真的可以很安心

台灣有很多漂亮的海邊和很棒的潛水與浮淺區域,以前我覺得台灣民眾怕溺水、怕水鬼,對降低台灣海海洋資源被過度踐踏,是件好事。但現在我覺得我們必須投入資金,讓科學家用高解析度的分析儀器(例如雷達)來監測水流,在沿海放置浪高測量浮球,用數據來幫助民眾了解海域,進而親水和愛水。未來民眾也漸漸願意回饋,尊重海洋科學家與設立救生員系統,這樣對台灣海洋的保護才是最好的。好消息是台灣已經漸漸在走向這個方向了,台灣已經在很多區域設置高解析度雷達。希望二十年後的台灣人,講到我們的海,不再覺得海很可怕,水鬼很可怕,而是不管常不常去海邊,都可以充滿熱情且對於海況是很有認知的。

—-
作者:林卉婷 (夏威夷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特別感謝: 謝志強 (夏威夷大學海洋研究所專任技術員),專業潤稿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